沈阳形意心理学心理咨询中心

Shenyang Xingyi psychology counseling center

预约电话

15840505513

当前位置: 主页 > 服务项目 > 厌学心理 >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养

编辑:沈阳心理咨询师|沈阳心理医生|沈阳心理疏导治疗 时间:2021-12-28


说到单亲家庭,一般人都直觉为离异家庭。其实有多种因素可能造成单亲家庭,比如离婚、配偶死亡、夫妻两地分居甚至未婚先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因离婚而产生的单亲家庭,已逐渐取代了丧偶的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上主要的单亲家庭形式。
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以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资源不同,在单亲家庭中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调查显示:单亲孩子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和自卑等性格倾向,犯罪率更是高达45%。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单亲家庭子女都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和自卑等性格倾向,相反,有些单亲家庭子女也能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而健康的成长,他们虽然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敏感、更叛逆,但同时他们也更坚强、更努力。当然,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那些离异家庭。由父母离异引发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单亲父母自身要树立健康、积极、乐观、向上、自强、自尊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帮助子女快乐、健康地成长,从而减少单亲家庭对社会整体发展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1.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亲眼看见了父母之间争吵、敌对的情景,就会觉得家庭缺乏应有的温馨和关爱,自己生活得不愉快。这种氛围极易使孩子出现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态度、行为等,表现为情感脆弱、敏感多疑,易激惹,没有安全感,没有幸福感,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严重者还可能会表现出病态的人格特征。依据我对青少年的调查分析,有70%以上的青少年都不喜欢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处,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多表现出逆反性,不听父母的话,时常与伙伴们发生矛盾,很容易发火,表现出这样或那样让人出乎意料的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单亲父母要注意鼓励孩子与其他同龄的孩子和睦相处,如果他们之间相互尊重和友好,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不会有逆反的态度和行为,而且会自然而然地走出孤僻、不能与人相处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单亲家庭子女表现出一些共有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将其分为以下五类:
(1)沉默寡言型
这种类型的单亲家庭子女男孩儿、女孩儿都有。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大多不顺心,家庭境况不好,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和引导,而且父母自己就是沉默寡言型的。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生活的孩子既不满足于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极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等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没有兴趣。虽然他们平时表面上也会与要好的朋友开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他们便比一般正常家庭的孩子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种类型的孩子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多疑,不愿意他人问其家事,也不会主动向他人诉说其自己的苦恼,也不愿意让他人到其家中,对他人的批评一般不会直接顶撞。不过,这种类型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较强,从不过多依赖他人。
(2)行为散漫型
处于教育、监管能力欠缺的普通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行为散漫者目无尊长,我行我素,无组织、无纪律,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自控能力差,缺乏上进心,爱说谎话,上学时常迟到或旷课,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对与其自身利益无关的事物漠不关心,道德品质较差。
(3)性格霸道型
这一类型的孩子多数是由祖辈抚养,而祖辈们或缺乏监护和教育等能力,或特别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管教,因此极容易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骄横霸道的性格,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思想、观念、情绪、心态和行为等跑偏严重,法纪观念淡薄,如果再因择友不慎而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就会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4)情感脆弱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多是女孩。她们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常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的,因而她们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非理的要求。
例如,有个跟母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女孩,因母亲又给她找了一个继父,就觉得母亲不再爱自己了,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就说她自己将来要报复母亲,理由是母亲对自己不够关心。她们的虚荣心强,情感非常脆弱,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总是要求他人谦让、迁就自己,很容易就与他人发生矛盾,闹别扭,总觉得自己被人欺负,很可怜;顺心的时候她们会开心快乐,如同天晴日丽的小鸟,但他们承受不了一丁点儿的挫折、失败和不如意,倘若遇事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心里就会有一种日暮途穷的感觉,容易自甘堕落。
(5)前途渺茫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的家庭教养模式的教养下,孩子们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养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甚至有的原本有美好的理想花蕾,但因家庭的破裂没能及时地培育这朵花蕾,导致其没有结出甜美的果实。
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经历美好家庭氛围熏陶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应去追求什么目标,选择什么方向去发展,因而会感到前途渺茫,有的甚至自始至终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以致他们在生活中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2.父母、老师和社会的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不能忽视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特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但也不能脱离客观因素过于夸大其负面影响,我们要看到它正常的一面,同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促使这些孩子正常健康地生活和成长。为了让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正常、健康地成长,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各方面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1)避免消极的情感暗示
很多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总是把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并一味地向子女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单亲父母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家长这种偏执的见解,无疑会给孩子的心灵罩上痛苦的阴影。其实在家中经常吵架的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加不利,而不经常在孩子身边陪伴的父母,并不是直接影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主因。所以,家长如何能让孩子了解并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才是重中之重。
(2)要尊重孩子
父母都应该有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孩子虽然小,但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我们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礼貌,也是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更是父母的一种教育理念。当然,这需要建立在一个双向尊重的氛围内。很多父母都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多以强制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孩子,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还要我尊重孩子?理解上有点儿偏差。
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生理繁育的产物,既然父母创造、孕育了他们的生命,就应担负起关爱和教育他们的责任——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形成人格品质(优或劣)的主要导师。在孩子学习和模仿大人的过程中,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内容,会对孩子产生极深的、他人不可替代的影响。
(3)避免宠溺孩子
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宠溺孩子是很多家庭的通病,而单亲父母在这方面的表现往往更为明显,他们总觉得是因自己的不幸婚姻才使子女缺少一部分爱,自己很对不起孩子,因而子女的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他们都无条件地一一满足。
在这种教养氛围中,孩子总能随心所欲地得到满足,致使其抗挫折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任性、自私和自傲等性格。
(4)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渠道协同“联网”
学校的老师要主动、深入地对所教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父母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校方,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和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解读给老师,以便减轻老师工作上的难度或阻碍;政府和媒体要拿出有价值的措施来消除人们的偏见,对这个弱势群体多献出点儿爱心,让单亲孩子甩掉自卑或堕落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这样他们才能早日健康地完成社会化。
(5)鼓励孩子建立好群体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同龄伙伴的排斥和侮辱。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学校尽可能多交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氛围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有个别同学总对孩子说一些带刺激性的话语,父母不妨找那个同学当面谈一谈或者打电话和其家长聊一聊,沟通一下,消除两个孩子的隔阂。只要态度诚恳、分析有理,会得到该同学的理解的。父母也可以找孩子的老师反映一下情况,请老师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会上讨论这一情况,调解孩子们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正确地对待这种现象。
(6)启迪孩子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生活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闲暇独处时常常会感到无聊或寂寞,常常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或玩游戏,或泡网吧,或看武侠小说,等等,却能忘记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
老师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的教育,一事一引导、一事一教育,以提高他们对理想和前途的认识。如果他们的态度转变了,老师就适度赞扬;他们达不到要求,老师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启迪。老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伙伴,一起学习、交流、玩耍。
(7)注意观察孩子情绪与行为的变化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多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产生异常微妙的心理变化,所以其父母要多注意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变化,如果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就及时与孩子谈心,了解详细的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就循序渐进地解决。单亲父母应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制订出妥善可行的解决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开思想包袱,必要时还可以请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8)教育孩子遵从法规
对独尊型和逆反型的孩子,我们在耐心、细致而又严格地要求和引导他们的同时,还应辅以纪律、公德和法制等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如果他们有了违纪行为,我们决不能迁就。
我们只有将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分相结合,才可促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向主动地自我调控,而后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9)引导孩子从多方面吸取正能量
离异后,不论孩子归哪一方抚养,抚养孩子的一方都应该让孩子有同另一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时间与机遇,使其能感受到父母双亲之爱。离异的双方都要理智地关爱孩子,不要感情用事,在孩子面前“争宠”。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有与父母一起团聚的机会,这种氛围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因为即便离婚了、不是夫妻了,双方也不应该成为仇人嘛!何况双方与孩子都是亲子关系。
单亲父母还要让孩子多接触父母以外的其他亲友以及父母的同事和朋友,尽可能扩大孩子的交往面,以便他们从多方面吸取正能量。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益而无害。
此外,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懂得为父母分忧解难,这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如果家长事事处处都包办代替,唯恐苦了孩子,反而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好多家庭因各种原因而破裂。从心理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与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心理的正常、健康地发展具有了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完整而稳固的家庭,孩子心理的发展就容易发生偏差,他们在思想与行为上也就会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3.最能影响单亲家庭子女的几种因素
同样是单亲家庭,在思想观念、人际氛围、经济条件和教养能力等方面却不尽相同。为什么有些单亲父母能够让自己的子女比那些双亲家庭的子女还出色,而另一些单亲父母则恰恰相反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单亲家庭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子女的成长和发展?现在我就来阐释这些格外重要的问题。
(1)家庭人际关系
家庭层面的人际关系包括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原配偶、双方原生家庭、其他家庭成员等几方的互动关系,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关系,就是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及原配偶之间的关系。
①双亲关系
对子女来说,最关键的不是父母是否离婚,而是父母之间如何相处。如果父母双方无法在一起生活,并且理由充足,那么能平和地分手胜过双亲不和。父母之间的是非、恩怨不仅会影响到子女感情的归属感和心理的安全感,而且也会影响到子女和他人如何相处,包括子女成年以后谈婚论嫁时,能否对两性关系和婚姻有恰当的理解、信任和适应等。这也就是说,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
②亲子关系
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亲子关系。爱和归属感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这些需要主要是依靠其原生家庭来获得满足。倘若孩子在这些方面不能得到满足,那就好比他们的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长此以往,就会诱发孩子的心理发生畸变或病变。那些被父母双亲同时冷落甚至遗弃的孩子,是同龄人中最无辜且最不幸的人。
有些父母虽然在内心里是很爱子女的,视子女为自我生命的延续,但他们把这种爱藏在内心深处不表达出来,因此其子女也感受不到他们的关爱,感受颇多的只是父亲或母亲因为离婚产生的烦恼而对自己不耐烦或排斥,感受到的是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父亲或母亲的过激态度和可怕的指责,感受到的是当自己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的时候父母却毫无耐心或者无动于衷。这种结果真是事与愿违,希望世人引以为戒。
与上面相对的是,许多离婚的父亲或母亲总感觉自己没能给子女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是自己对不起子女,从而无条件地补偿子女,对子女过分娇宠、溺爱,结果使子女的身心无法健康成长,变得越来越软弱、越来越无理。这是对子女的间接伤害。
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成长中的引导和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子女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总之,双亲之间的情感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所有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元素。
(2)离婚的过程和监护人对生活的应对能力
与离婚的结果相比,父母为什么离婚和离婚经历的过程,容易对孩子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在离婚前后双方是如何相处的,将影响到孩子如何认识父母离婚这件事的性质。如果父母仅仅是因性格等方面的不合而无法在一起共同生活,皆可通过友好的协商解决现状,最后平静地分手,分手后彼此间依然有朋友式的关心,那么离婚对孩子来讲还有积极的影响因素,孩子会认为,“做不了夫妻就做朋友”是一个理性的、积极的选择。假如在离婚的过程中父母间充满了敌意、冲突和争吵,孩子自然就会对这些问题感到纠结、困扰、不安和担忧,甚至在心里会产生对婚姻的恐惧和厌恶。
监护人对生活的态度及其应对困难的策略和能力,同样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因为监护人应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会被孩子不知不觉地参照、效仿;同时,如果监护人对离婚后的生活没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就很难与孩子形成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互动关系,很难和谐相处。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势必要在孩子身上产生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3)监护人的个性和成熟度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婚姻状况,而是个性。单亲父母的个性和成熟度的高低,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从人类模仿定律的角度来剖视这一问题。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模仿史,父母的个性品质、精神追求乃至格调和品位高低等因素,构成了一个家庭的精神环境。个性坚强的父母如果能够给予子女相应的引导和历练,子女必然就不会软弱;而品位高雅的父母,绝对不会允许子女产生低级的趣味。父母的爱好和特长会给予子女相关的知识,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大都会被子女效仿而沿袭。
其次,子女是否以自己的父母为荣,父母身上是否有足够的正能量供子女汲取,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些以父母为荣的单亲子女,更容易建立较高水平的自尊,并且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自我预期,而那些为父母糟糕、龌龊、低级的表现所累的子女,他们如想实现自我超越,则会比较困难。处于这两种不同生活氛围的子女心中,时常会反复出现这样的潜台词:“我是某某的孩子。”“我父亲或母亲就是那样的人。”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就算为了子女也要不断地调整和提升自我状态,这是一件多么必要的事情!
(4)监护人的教养观与教养能力
无论人生的处境如何,我们怎样认识自我的处境与发展的方向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家庭优裕的经济条件既可以给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让孩子因此而变得懒惰、依赖,形成“寄生人格”,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想付出自己的努力,而家境贫困既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失望,或者怨天尤人,也可以让孩子因此而萌生改变现状的志向并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这就决定于父母的教养观。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通过感知父母的要求和能力来要求他们自己的,是通过感知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是通过感知父母的引导来规划自己的成长途径和生活的,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构建和发展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孩子在与父母的各种“互动”中建立最初的爱和归属感、安全感、信任感以及价值观,从父母的态度中领会自己可行的发展方向,形成了自己对待事物的立场和方式,包括看待和评价的方式、对待各种欲望和物质的态度等。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言,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在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时,父母能否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难?面对彼此的观念差异时,父母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孩子面对挫折的挑战时,父母能否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这些问题都考验父母的教养观和执行力。
所以,监护人对教养模式的认识及其教养能力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仅凭陈旧的观念、模糊的感觉和粗浅的知识与经验来教养孩子,而不对教养观念和教养能力进行适当的提升,是不称职的。
(5)家庭的经济条件
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到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态度和消费观念的养成等;同时,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子女的自我意识和人生规划。在当前商品经济时代,经济上的富有不仅可以使人得到更多的自由,而且可以使之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而那些贫困的人则可能会受到很多限制,甚至是歧视,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自尊心的建立、健康性格的形成乃至奋斗方向的确立。
然而在现实中,只有极少数人是因家庭的赤贫而堕落。如果监护人能够恰当地引导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贫穷也可以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动力。
(6)成长环境的变迁
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邻里环境,包括小区环境和上学的幼儿园、学校等,包括家庭成员的改变(如从三口之家到跟祖父、祖母或者外公、外婆等一起生活)。家庭环境变化越小,成长中的孩子所受的影响就越小。有一些夫妻在离婚前就已经处于分居状态,孩子一直跟一方一起生活,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早已产生了,与离不离婚关系不大。
家庭环境变动的大小只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邻里环境变动得小未必就好,变动得大未必就是坏事,我们还要考虑邻里环境变动的质量,比如说,从农村搬入城市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很可能就比在原籍更有益处。
离婚不等同于失败,而是失败的结束。单亲家庭虽然残缺,但单亲父母随时都有重建幸福家庭的机遇,单亲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甚至出类拔萃。如何应对单亲的现实困难和情境,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分隔线----------------------------